近日,CNHPP聯(lián)盟、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工業(yè)大學和復旦大學等多家單位的科研人員在Nature雜志上以通訊的形式發(fā)表了題為“Proteomics identifies new therapeutic targets of early-s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文章,通過比較蛋白質組學和蛋白質磷酸化組學分析,確定了早期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蛋白質組學特征,為HCC的早期治療提供了新靶點,為HCC腫瘤生物學研究提供了新見解。
HCC是全球致死率排名第三的癌癥。在東南亞地區(qū),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是導致肝細胞癌的主要誘因。雖然在早期階段進行手術治療效果較好,但發(fā)生HCC后的五年總體生存率僅為50%-70%。
研究人員使用蛋白質組學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學分析,表征了110對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關的臨床早期肝細胞癌的腫瘤和非腫瘤組織。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結果發(fā)現,早期肝細胞癌具有異質性,可分為S-I,S-II和S-III等3種亞型。其中,S-III亞型患者的細胞膽固醇穩(wěn)態(tài)受損,術后總體生存率最低,并且預后不良風險最大。此外,固醇O-酰基轉移酶1(SOAT1)高表達是S-III亞型的特點,敲除該酶的編碼基因后,細胞膽固醇的分布發(fā)生改變,并可有效抑制肝細胞癌的增殖和遷移。研究人員構建了患者來源的肝細胞癌腫瘤異種移植小鼠模型,以SOAT1抑制劑avasimibe對其進行治療后,腫瘤大小顯著降低。(摘譯自Nature, Published: 27 February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