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3月29日電 歷經30年,人類打造出繁榮的生活景象,這種生活景象是否能夠延續到未來。今天,全球各地無論是城市或是鄉村,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城市,各種污染和資源的短缺困擾著我們;在鄉村,鄉村的空心化和沒落令人擔憂,種種問題都在降低我們生活的幸福感。對城鄉發展的未來,各國都處于一個命運的共同體,亦即創建以人為本、以科技為輔的新文明城市。30年之后,在2049年的今天,未來的城鄉會是怎么樣的融合?
29日上午,論壇舉辦“未來的鄉村 未來的城市”分會,邀請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全球希望聯合會主席博科娃、SK 集團全球董事長崔泰源、韓國浦項科技大學校長金道然、韓國與時齋院長李光宰、商湯集團創始人湯曉鷗、百度副總裁、百度智能城市總經理王路、中國自然資源部總規劃師莊少勤就以上問題展開探討。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聯合國第八任秘書長潘基文也應邀出席并發表演講。
新文明城市什么樣?
潘基文認為,在邁向命運共同體的道路上,需要攜手解決的最大的共同危機,是人類的家園面臨的不可持續性危機。過去30年以來,城市化既帶來了經濟繁榮,又是扶貧的利器。今天,人類面臨著兩大不可持續性危機,一是大城市病;二是農村的荒廢問題。潘基文提議,要創建3個試點城市模式,這個“城市”的內容要比智慧城市更廣泛,要超越技術驅動型未來城市,要以人為本解決現代矛盾,開啟新文明。
潘基文強調,未來城市必須是開啟新文明、“以人為本”的城市。以人為本的城市,將是21世紀新文明城市的核心;新文明城市的核心目標,應是人類的健康和幸福。為了人類的健康和幸福,要將三個原則有機結合起來。第一,創建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的城市。這就需要融合東西方價值。第二,創建技術創造幸福生活的“數字化”城市。技術要為創造人類幸福服務。我們要擺脫從技術的角度設計城市的慣性,要把焦點放在人類的健康和幸福。第三,創造人與自然都“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這樣的城市應具備先進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和較低的生活成本,人們在這樣的城市不必長時間、長距離通勤。這樣的城市自然循環,沒有霧霾。
潘基文認為,中國在建設新文明城市方面可以做引領者,中國也有能力做到。中國著有《周禮·考工記》,韓國、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城市規劃數千年來均借鑒《考工記》。我們需要21世紀版本的《考工記》,我們要創造出適合未來人類的未來城市,我們要在“一帶一路”推動新文明城市。新文明城市是人類的未來,人類的希望。
莊少勤認為,過去30年是通過工業化推動城鎮化,取得明顯成效。但是,傳統的工業化有其局限性,比如,發展導向比較注重經濟要素,對于社會、環境不夠重視,發展上比較注重要素和規模驅動。中國的空間發展、空間治理,包括城鎮化,到了一個生態文明的新時代。首先,要更加重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自然可以不需要人,但是人離不開自然。因此,后工業化時期要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要把城鄉當成一個生命共同體,社會當成命運共同體。中國計劃在全國劃定3條底線,第一條底線是生態紅線,保護生態安全;第二條底線是永久基本農田,保證糧食安全;第三條底線是城市邊界,防止城市的蔓延,對自然乃至對文化其他方面底線的沖擊。中國會把巴黎協定相關氣候應對的目標措施通過規劃落實下去。
其次,要強調以人為本,或者以人為核心高質量發展。后工業化時期,應該讓城鄉人民生活得更美好。社區是一個城鄉的基本單元,社區活了,整個城市就活,今后的社區宜居、宜業,宜游,還要宜學宜醫養,才能應對未來的挑戰。
第三,區域協調。城市內部把它變成小城市、微城市,通過網絡進行連接,城鄉之間有很好的關聯,城市有城市的特色,鄉村有鄉村的價值。
第四,要重視因地制宜,特色發展,要像保護生物多樣性一樣保護城鄉的多樣性、文化的多樣性。目前全國在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有其特有的文化和經濟價值,要好好設計和規劃。
第五,注重數字驅動創新發展,把自然生態,人文生態,智慧生態相融合,做到天人合一。
金道然提出市產學概念,即城市、企業和大學加強彼此合作,才能使城市的活力更加持久。為了實現城市的繁榮與可持續發展,政府應該承擔起領導者的角色,與企業和學校合作,以解決21世紀人類發展面臨的危機。
李光宰認為,為解決現代城市建筑建材的大量損耗,人類生活方式帶來的能源損耗以及心理問題損害,他希望建設21世紀版的《周禮·考工記》,聚集全世界的智慧,打造一個示范城市,為人類帶來幸福和希望。
“AI+”技術為城市賦能
湯曉鷗指出,1850年,英國的城鎮化就已經達到50%,中國今天還有5億人在農村,與一兩百年前的英國相比,城鎮化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湯曉鷗說,AI本身不是一個行業,AI要服務各個行業,AI主要目的就是打破各種邊界。一是學術和產業的邊界,把學術和AI的成就用到產業上。二是各個傳統產業之間的邊界。三是國家之間的邊界。AI需要各國之間的相互合作,而不是對抗。AI必須要能幫助各個產業提高生產效率。智慧城市不僅僅是監控攝像頭,還包括智慧的教育,智慧的醫療,智慧的旅游,智慧的交通,智慧的商業,智慧樓宇等等。還有其他行業,包括自動駕駛、機器人,智能手機,互聯網。AI可以應用到很多方面。
AI幫助更多的是大城市,可緩助大城市的交通問題、人口問題、安全問題、商業問題。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有整體規劃,需要資源、產業的整體配套和融合。
王路認為,AI時代,不主動革命就會被別人革命,百度正在利用AI+技術,解決城市的不幸福感。
王路介紹,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列出17項未來城市的特點,比如說沒有饑餓、沒有貧窮、良好的健康、良好的教育、社區的可持續化發展。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努力和發展的方向。在城市,交通是很大的問題,紐約每年因為交通造成的損失是2200億,占GDP的5%左右。百度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地圖、信號燈上的視頻分析技術、無人駕駛等,做成一個立體的解決方案,不僅讓人們出行有智能交通,還有智能出行。再比如,利用互聯網在網上立案,在網上進行初步的證據提交,甚至可以幫助法院用OCR技術進行初步審理,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總之,利用AI+可以幫助城市管理者提高他們的效率和水平,讓每一個居住在城市里面的人獲得幸福感。
文化不可或缺
博科娃認為,文化是城市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首先要保護文化,保護文化遺產,關注文化的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就是要提升不同文化的影響,讓沿線國家傳播并弘揚其特有的文化。這種東西方之間的交流和互相影響,將進一步豐富人類文明。
博科娃說,2011年教科文組織有一個建議,就是要保護歷史城市風貌,包括自然遺產保護區。物質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它能夠讓我們心生自豪感,顧及子孫后代的需求,這些都將對城市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文化創新也非常重要。目前在中國有10個創新城市,韓國有3個。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創新城市,比如上海就是一個設計的創新城市,其7.5%的GDP是由創新實現的。我們需要以人為本的經濟發展模式,確保城市發展的包容性和可持續性。在這個過程中,一定不要忽略文化和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