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在邊界挑事了。
8月31日,西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水利大校發表談話指出,印軍破壞前期雙方多層級會談會晤達成的共識,在班公湖南岸、熱欽山口附近再次非法越線占控,公然挑釁,造成邊境局勢緊張。
同日,印度國防部也發表聲明,稱8月29夜間到30日凌晨中印兩軍在邊境地區的班公湖附近發生沖突。
事實真相究竟如何?翻翻印度國防部的聲明,就會發現,他們其實說漏嘴了。
這是印度國防部聲明截圖。請注意,印方先在沒有任何依據的情況下說解放軍“采取行動改變現狀”,然后話鋒一轉,說自己“對解放軍的行動進行了先發制人”并“挫敗了中方的意圖”。
撒謊多了,就是容易露餡。解放軍都沒動手,印軍是如何“先發制人”的?那不就是越線嗎?
印方聲明中倒是有一處與中方一致,那就是印軍干壞事了。中方說印軍越界非法占控,印方說自己“采取措施加強了防御”。
所以,無論看中印哪邊的聲明,都不難發現,這次印軍挑事是不爭的事實,印度國防部自己的聲明就是鐵證。
那么問題來了,印度為啥要挑事?五月份印度不是剛挑過一次事,被揍得滿地找牙嗎?是有挨揍癖,嫌上次挨打挨的不夠?
如果把眼光投向整個地區,就會發現印度鬧事不全是對中國。就在六月下旬,印度對巴基斯坦發難,宣布正式降低與巴基斯坦的外交關系,甚至開始播報邊境巴基斯坦一方多個地區的天氣,而這被認為是挑釁行為。
當時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就對此有分析,認為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試圖通過強調民族主義承諾來鞏固其政治基礎,而轉移注意力的目標往往是傳統的敵人和長期的對手。
這話用來分析印度對中國的挑釁,也不是沒有道理。莫迪自2014年出任印度總理以來,一直以相對強硬的行事作風聞名,民族主義是他常打的一張牌。遇事不決邊境罵戰,是他的一貫思路。
偏偏今年以來,印度接連遇到麻煩。就在昨天,印度政府公布了第二季度經濟數據,GDP負增長23.9%。自從1996年印度開始公布數據以來,這是最大跌幅,也跌破了人們的心理底線。
一個字,慘!
經濟沒搞好,據印度媒體自己分析,是因為抗疫限制了經濟活動。問題是,莫迪政府經濟差到極點,抗疫也沒搞好。
8月30日,印度單日新增病例78761例,為全球之冠。彭博社就預測,照這么個趨勢下去,印度的感染人數將很快超過巴西并最終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
剛剛經歷疫情惡化、經濟下滑,這個時候找個鄰居挑事,或許是印度政客內心最渴望的選擇……
但也一定是最蠢的選擇。
印度跟中國挑事,贏的可能性是多大?
零。
無論是冷兵器還是熱兵器,在歷次中印邊界沖突中,印度沒有占過一次便宜。中國地勢高,本就有地利;再加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裝備、訓練、士氣,都不是印度可以同日而語的。光裝備國產化一條,印度到現在都難以做到。
印度軍隊想找茬盡管來,碰碰壁清醒清醒也好,省的一意孤行吃大虧。
(文章原載于中國日報旗下微信公眾號“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