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韓沁言 通訊員 王丹娟
走出大山、擺脫貧困,曾是位于昆侖山深處的阿克陶縣庫斯拉甫鄉1134戶貧困牧民多年的夢想。
如今,搬遷到澤普縣桐安鄉安置小區的4219名牧民全部住進安居房,自來水普及率100%。豐衣足食的新生活、溫暖舒適的新家園,真真切切地成為現實。
住進新居心里敞亮
2月底,走進澤普縣桐安鄉英阿瓦提村,一排排整齊的安居房讓人感到整個村莊煥發著勃勃生機。
“我從沒想過能住上帶地暖的‘別墅’。今年在新房里過冬,心里特別溫暖。”村民吐馬汗 ·玉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吐馬汗家的住房面積80平方米,庭院面積300平方米,還搭建了40平方米的暖圈。
村里還配有活動中心、衛生院、小學、幼兒園等設施。這一切都讓村民幸福感十足。
“過去住在山溝里,每年八九月間,洪水、泥石流就來了,不是房子被淹就是土地被沖。”廝守群山49年的吐馬汗說,“貧困就像那山,我們生下來就在其中。”
兩年前,吐馬汗一家搬離昆侖山區,來到桐安鄉定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這個由各民族組成的大家庭,迎來了新的生活。
“住上了混凝土澆筑、有落地窗的新房子,院子里還有空地搞養殖、種花草,心里別提多敞亮了。”吐馬汗說,“以前在山上住,孩子上學、看病都不方便。現在從家到社區活動中心、超市、衛生院,只要幾分鐘。”
“過去只會種地、放羊,沒想到搬出來后還成了上班族。”如今,吐馬汗已是村辦工廠里的一名工人。
養殖產業帶富一方
“咩……咩……”還沒進村民阿西木 ·玉山家的暖圈,就聽到了他家的羊叫聲。
“他是我們這里的養殖大戶,村里人都說他由窮戶變大款了。”鄉干部古麗努爾 ·阿不力米提告訴記者。
“我家的羊已發展到30只,去年賣羊收入3萬元。”阿西木樂呵呵地說,“黨和政府處處為我們老百姓著想,建好了新房,修好了庭院、蓋好了暖圈,還給我們分了8畝多的飼料地和4畝耕地。”
阿西木一家5口人,3個孩子都在上學。2019年以前,生活在昆侖山區深處的一家人靠養羊為生,忙活一年人均純收入還不到2000元。
自從搬遷到桐安鄉定居后,他家的羊一年比一年多。阿西木買了一輛小貨車,用于飼草料和羊的運輸,又與弟弟一起買了輛小面包車,跑起桐安鄉到縣城的客運。“一年下來,也能掙10萬元。”阿西木說。
桐安鄉不少村民靠養羊增收致富。科克魯克村村民吐爾孫 ·依斯拉木還當起了“羊經紀人”,一年下來收入不錯。
“暖圈里現有70多只羊,我最近還要買一批羊育肥。”吐爾孫說。
如今,養殖業已成為桐安鄉增收的支柱產業,桐安鄉牲畜數量由原來的1.1萬只(頭)增長到現在的1.7萬只(頭),在原有棚圈868座的基礎上,又新建養殖小區1個、棚圈154座、禽舍512座。
改良土壤循環發展
“我們這里一天一個樣,變化大著呢。”科克魯克村村民熱娜古麗 ·喀爾曼自豪地說。
換土、清理河壩淤泥、撒農家肥……在短短兩年內,桐安鄉用這些“土辦法”改良了1.2萬畝耕地,開始大力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業。
“我們改良4000畝‘口糧田’,畝產達250公斤,8000畝飼草料地產出的飼草,解決了牛羊過冬草料問題,30座溫室大棚,可以讓老百姓在冬季吃上新鮮蔬菜。”桐安鄉鄉長依明 ·卡地爾說。
搬遷的居民吃到了自家種的糧食,地里剩下的秸稈也能用作飼料。養殖業發展起來了,牲畜產生的糞便能用作農家肥,改良土壤,形成了良性循環。
“我們再努力一點、勤快一點,日子就會越來越好。”熱娜古麗對未來生活充滿了信心。
(韓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