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彭博社6月28日的一條新聞,隨著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天答記者問,又沖上了熱搜。
這件事其實發端于一年多前。早在疫情剛在美國爆發時,彭博社就列了個“抗疫韌性榜單”,通過一些指標給各國的抗疫表現打分,比如接種率之類的。
這個榜單剛開始制作時,美國抗疫抗得稀爛,所以美國的排名比較靠后。后來美國有了疫苗,開始從倒數幾名慢慢往前挪。再后來,6月28號那天,彭博社引入了兩個有關“生活正常化”的指標,一個叫“航班容量恢復率”,指的是因疫情暫停的航班恢復占比;另一個叫“疫苗出行路線”,即是打了疫苗的人安全出行的路線選擇多不多。
美國那種佛系抗疫模式,這倆指標能不高嘛!于是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兩個指標引入后,美國飆升至榜單第一。
不知道彭博社是自己都沒有料到這個結果,還是故意要烘托美國的轉折,無論如何他們這篇報道的標題很耐人尋味:
“美國在疫情中令人震驚的轉折”
笑料也好、諷刺也好,美國這頂“全球抗疫第一”的虛假王冠,是被美國媒體給戴上了。說句不好聽的,這就是對生命的漠視和對科學精神的背叛。
第一,在去年抗疫中,美國當局表現出的無能,全世界有目共睹。一會封城、一會復工,來回搖擺;而且美國當局始終沒能彌合國內撕裂的創傷,以至于連戴口罩的共識都無法達成。
今年雖然有了疫苗的加持,美國感染和死亡病例增速都有所放緩,但形勢并不容樂觀。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美國新冠總病例已經超過3300萬,死亡病例突破60萬大關。
美國人口占世界不到5%,感染人數卻占世界的17%多,死亡病例占世界15%以上,這無論如何算不上抗疫成功,說是“全球抗疫第一”更是個讓人笑不出來的笑話。美國號稱“人權至上”,不知道彭博社的小編們如何面對那60萬逝去的生命?
第二,美國媒體在排名上或許有自己的各種指標,但衡量抗疫成效,有且只有一個指標,那就是生命。對不幸感染的患者,敬畏生命、調動醫療資源治療;對受病毒威脅的易感人群,做好防疫措施,防止其受到傳染,這才是人間正道。
引入所謂的“生活正常化”指數,從而提高美國排名,有點感覺像是在紙上先打幾槍,然后以彈孔為靶心畫靶子。這樣的一個“全球第一”有多少意義?當然,美國在抗疫中確實有幾項第一的指標,甩鍋第一名、壟斷疫苗第一名、以鄰為壑第一名。
更何況,要說正常生活,早已基本控制疫情的中國人過得才是正常生活。生活回歸正常應當是是基本控制疫情后的結果,而不應當是不顧洶洶疫情而強行采取的措施。讓人頂著感染的危險復工,這種事也就美國干得出來。
觀哥在別處看到條讀者留言,很有意思,拿來做結尾:
“我的排名我做主,管他人民苦不苦。”
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