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9月23日電 據英國《經濟學人》報道,如果說首席執行官是企業界的君主,那么從總部調派到全球各地進行業務監督的高薪員工隊伍就是他們的使節。在全球化的黃金時代,派遣一位西方高管到海外新興市場意味著該地區受到重視。早在全球旅行受新冠疫情影響之前,這種模式就已略顯過時。隨著視頻會議和遠程工作成為常態,外派員工到世界各地是否還值得?
全球約有2.8億人居住在海外地區,大多是工作原因。其中許多在中東海灣地區的建筑工地上工作,或是在曼哈頓照看孩子。這些移民中,高端的外派員工是最受寵的。
外派員工地位很高,享受住房補貼、子女教育補貼、探親假航班補貼以及豐厚的薪水。一些商務人士常年在外,從孟買到阿布扎比再到拉各斯,往返各地成為他們工作的一部分。
近年來,外派員工的理由愈顯捉襟見肘。將員工派遣到偏遠海外市場是有意義的,因為在那里很難找到具有全球意識(并能講英語)的員工。不過,全球化發揮了它的魔力。如果上海的一家美國投資銀行需要一位聰明能干且擁有頂級MBA學位的會計師,上海本地就大有人選,成本只是派遣員工費用的一小部分——而且這些本地人才一樣也精通英語。
要讓總部的員工去雅加達也越來越不容易。過去的幾十年里,配合工作的“隨遷配偶”承擔了遠在他鄉操持家計的責任。現在,她們(隨遷配偶通常是妻子)可能會爭論對自己事業的影響。波士頓咨詢集團的一項調查發現,2018年全球有57%的員工愿意去外國工作,低于四年前的64%。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這一數字甚至降到了50%。許多外籍人士聚集的地方,如香港、新加坡和迪拜,封鎖措施比美國或歐洲更為寬松,但這往往意味著限制出國旅行或對回國人員實行長達數周的隔離。圣誕節回家看望家人,周末去巴厘島度假,讓外派新加坡的生活具有吸引力。一旦這一優勢消失,事業和個人生活之間的妥協就變得不同于以往。
昔日受到皇家般待遇的外國人現在感覺成了二等公民。有些人猶豫不決,擔心無法再回來而不敢離開外派的國家;選擇留下的人也不得不比當地人等待更長時間來注射疫苗;俱樂部式的社區不再為外來者提供空間。
這說明了出現一種大范圍的經濟轉變,削弱了對外籍人士的需求。曾幾何時,他們被視為外國資本和先進技術的引進者;而現在資金充足,新興市場之間的生意往來鼓舞人心。你不需要一個西方人來告訴你如何做,他們對世界的觀點不再重要。
外派員工不僅僅是豐厚福利的享受者,也是企業文化的傳播者。企業文化和辦事流程形成于總部,由外派員工所傳播。反過來,外派員工也會吸收新的處事之道,并將其傳遞到企業的其他部門。派遣員工到遙遠的子公司,的確能保證業務不出錯。然而,精打細算的老板們現在可能會考慮,定期視頻會議是否能以更低的成本達到同樣的效果——特別是在世界各地的員工都居家辦公的情況下。
如今,看好一片市場不是通過引進頂尖人才來表現,而是在當地培養人才。許多曾經自豪外派員工的企業,現在都夸耀自己任命了當地高管去管理。這并不是全球化的逆轉,而是對全球化的肯定。
(編譯:亓夢穎 編輯:王旭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