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國可再生能源總裝機日前突破10億千瓦大關,水、風、光、生物質發電規模均位居全球第一。但從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來看,可再生能源占比仍然很低。未來中國可再生能源的部署會呈加速態勢,在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造、創新和產業服務中心的同時,也將為全球能源轉型做出巨大貢獻。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0月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達10.02億千瓦,首次突破10億千瓦大關,在2015年底基礎上實現翻番,占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比重達到43.5%,比2015年底提高10.2個百分點。其中,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發電裝機分別達到3.85億千瓦、2.99億千瓦、2.82億千瓦和3534萬千瓦,均持續保持世界第一。
這是中國能源轉型進程中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全球能源轉型的大事件。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事實上,中國自2004年起就在水電開發領域領跑全球,自2012年起就在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領域占據世界領先地位。
而目光回到2005年,中國剛通過可再生能源法時,風電光伏裝機只有106萬千瓦。在此后短短15年的時間里,中國的風電光伏裝機總規模增長到了5.9億千瓦。
得益于可再生能源法、極具雄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有力的上網電價政策,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呈直線式增長。
在保障電量需求上,“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間,風電光伏在新增電量中的占比穩步提升,分別為2.7%、11.7%和27%。中國堅定推進能源轉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和力度可見一斑。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在此過程中,可再生能源產業在中國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逐步發展壯大。中國的可再生能能源產業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到“領跑”的超越。自2017年起,中國已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大國,形成了全球最完備的可再生能源產業體系,并隨著自主技術創新而逐步發展為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的第一方陣。
在全球前10的風電制造商中,中國占據7席;全球前10的光伏制造商中,中國占據6席;在動力電池領域,中國占據了全球前10中的7席。
然而,盡管進步巨大,可再生能源在中國一次能源供應中的占比仍然很低。2020年,中國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占比僅為15.9%,除核電以外,水、風、光、生物質發電總量的占比僅為13.68%。
這或許可以回答為什么中國能源轉型取得巨大成就、但國際社會卻看不到的悖論。
圖片來源:新華社
讓我們還是用數據來回答這一悖論。2020年中國風電、光伏裝機年凈增加1.19億千瓦,對應年滿發電量1900億千瓦時。同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49.8億噸標準煤,新增風光裝機產生的發電量對應的一次能源占僅比為1.1%。而截止2020年底,作為全球能源轉型的模范生,德國的可再生裝機總規模不過1.3億千瓦,英國的可再生能源裝機不過4800萬千瓦。
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和當之無愧的世界制造中心,工業化和快速城鎮化對能源產生了巨大的需求。這意味著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的提高,以及最終完成對化石能源消費的替代,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中國政府做出的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已為這一過程劃定了明確的終點。
中國雙碳政策的落地,為可再生能源的未來發展打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根據10月底中國政府發布的“雙碳”目標頂層設計政策文件,2060年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要達到80%以上。除了一小部分來自于核電以外,主力都將來自于可再生能源。
這意味著未來中國可再生能源的部署會呈逐步加速的態勢。我們預測,“十四五”時期,僅風電光伏的年均容量增加會達到1.2億千瓦,“十五五”時期會達到1.4億千瓦,而“十六五”時期會達到1.6億千瓦。這意味著,再過7年,即到2028年時,中國將出現下一個10億千瓦新增可再生裝機。
圖片來源:東方IC
中國在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造、創新和產業服務中心的同時,也在為全球能源轉型做出巨大貢獻。
一是中國強大的制造能力對全球可再生能源成本的快速下降做出了巨大貢獻,未來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創新能力將進一步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經濟性的改善提供強大助力。二是中國的太陽能和風電裝備出口份額全球最大,分別占到全球出口總量的28%和13%,直接推動了全球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快速部署。三是水電、風電和光伏項目一直是中國海外電力項目“籃子”中的重要力量。據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中心的數據,2000-2021年間中國海外電力投資的36.6%是水電、風電、光伏等可再生項目。
近年來,中國制訂了更加嚴格的對外投資綠色工作指引和“一帶一路”綠色項目發展指南,中國參與的海外電力規劃項目重心已轉向可再生能源,水、風、光等項目容量占比超過50%。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國在可再生能源裝備制造、技術創新、市場部署和系統整合方面的鮮活經驗與成果,都是廣大“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在構建電力基礎設施,保障可負擔的現代能源服務方面中值得學習、借鑒的“最佳實踐”。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