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當前全球環境氣候形勢不容樂觀,氣候治理動力不足,各國之間缺乏信任,令可持續發展目標難以實現。中國多年來在環保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留下了寶貴的“綠色奧運遺產”。“北京藍”的取得為世界提供了重要經驗,那就是全球氣候環境治理需要各國加強信任與合作,并為之付出長久努力。
我的辦公室位于北京一棟寫字樓的18層,透過窗戶向外望去,三面遠山環繞,在澄澈的藍天下格外醒目。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當我第一次造訪這座城市時,它還籠罩在霧霾之下。而今,在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以及氣候危機愈演愈烈之際,在運動員、體育愛好者和時事評論員們都忙著準備迎接2022年北京冬奧會之時,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在凈化北京天空的這20年間,我們都收獲了哪些經驗和教訓。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致力于改善空氣質量。最終,“北京藍”成為了新常態。國際奧委會表示,為履行2000年申奧時許下的承諾,中國政府投入了210億美元用于改善空氣質量,6萬臺燃煤鍋爐升級改造,4000多輛公共汽車改用清潔的天然氣作為燃料。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一份報告稱,中國能夠獲得國際認可并創造“能夠長期傳承下去的環境遺產”,靠的是具體行動,而不是華而不實的說辭。過去十年里,任何一個呼吸過北京空氣的人都可以證明,通往藍天的道路從來不是筆直平坦的,矚目的成就背后是中國的堅持和投入。
空氣污染治理的成功預示著中國有能力應對氣候變化,也讓世界各國相信,一個更加包容、有韌性并且可持續的未來并非遙不可及。習近平主席已經莊嚴宣布,中國將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不僅激勵了國內各行各業采取行動,也促使其他國家在排放問題上加大治理力度。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的碳強度比2005年下降了48.4%,實現了此前向國際社會作出的承諾,即到2020年碳強度比2005年下降40%到45%。現在“1 + N”政策體系(即頂層設計加上各項具體行動計劃),正致力于將可操作的政策落實到位,與習主席最初的承諾相呼應。
2021年底,中美兩國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簽署了《中美關于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為進一步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這一艱巨任務注入了動力。此外,兩國還就《巴黎協定》下的氣候融資和國家自主貢獻問題達成了共識。正如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布倫德所說,中美兩國未來的合作至關重要。“只有認識到我們命運與共,務必攜手,我們才能繼續前進。”
然而,前景并不樂觀。普華永道2021年的凈零經濟指數顯示,為了到2030年將全球碳排放減半、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凈零排放,全球碳強度必須以年均12.9%的速度降低,而當前的實際速度尚不及這一數字的五分之一。通過該報告與其他相關研究,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只有對全球經濟進行系統性深刻重組,才能實現如此巨大的轉變。但各國之間信任的喪失使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景變得更加渺茫。世界經濟論壇在28個國家進行的一項氣候研究發現,只有大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相信企業關于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說辭,并且大多數受訪者強烈認為目前的環境保護力度遠遠不夠。
為了重建信任,世界經濟論壇致力于支持所有利益相關方就可持續發展目標和行動找到共同語言。2020年,世界經濟論壇與該領域其他領先機構合作,共同制定了一套綜合性的衡量標準,以填補環境、社會和治理 (ESG) 報告標準的空白。一份關于中國企業ESG形勢的后續報告指出,一份可衡量的全球可持續發展共識,對中國的利益相關者來說意義非凡,它既符合全球環保投資重點,又能幫助中國企業實現國家環境治理目標。
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倡議的綠色投資原則表明,中國致力于支持發展中國家發展綠色金融、綠色科技,擴大低碳基礎設施規模,助力其他國家應對氣候問題。
除了氣候問題之外,其他的全球性環境問題,如生物多樣性問題,都位列中國的優先行動清單之中。世界經濟論壇自2020年開始發布《新自然經濟報告系列》,該報告利用數據資料為企業和政府提供了向自然向好型經濟轉型的途徑。
回顧這兩年,全球各國清楚地意識到,合作和信任是人類生存和繁榮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即將以視頻形式召開的“達沃斯議程”對話會對各國領導人而言是一次重要機遇,有望讓世界重新相信,他們有能力改善世界現狀。
窗外萬里無云的藍天給人以永世晴朗的感覺,但我們不應該忘記,藍天的取得,靠的不是一日之功、一時之效、一人之力。為了確保我們的子孫后代仍能享受大自然的饋贈,我們必須肩負起責任,攜手合作,重建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