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是一場由美國主謀、英國盲從,最終讓澳大利亞火中取栗的騙局。它以核潛艇技術合作為幌子,本質上是美國欲在澳大利亞部署核潛艇,將其打造成對抗中國的前沿陣地。澳大利亞不顧AUKUS相關安排既不符合《核不擴散條約》規定,也對自身主權造成侵害的事實,甘當美國反華的“馬前卒”,反映出相關政客的無知與短視。
本文為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英文版。
去年9月15日,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宣布成立三邊安全伙伴關系 (AUKUS)。對很多人、許多組織來說,AUKUS的成立影響巨大。
從概念上講,AUKUS究竟是個什么東西,仍然沒有厘清。澳大利亞右翼媒體經常把“AUKUS協議”這個說法掛在嘴邊,然而事實上,在公共領域的許多問題上,美英澳三國根本就沒有達成一致,“協議”更是無從談起。
三方唯一達成一致的內容,是關于核動力潛艇的技術轉讓和交流。不過,這個協議的達成也很倉促,目的就是為AUKUS的真實意圖打掩護。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AUKUS都更像是一場騙局。美英澳三國的防務部門高級官員曾在談話中暗示,澳大利亞最早將于2040年從英國或美國購買核潛艇,三國多名政客也紛紛表達了類似的意思。但最近幾天,美國和英國的潛艇專家表示,美英兩國的核潛艇建造能力不足,它們的造船廠為本國建造潛艇尚且趕不上進度,更不用說為澳大利亞造潛艇了。
澳大利亞若繼續一意孤行,必然會違反《核不擴散條約》的條款。為了繞過這個條約,澳大利亞大費周章地提出了各種理由,但絲毫不能說服國際社會、聯合國以及新西蘭、印度尼西亞等鄰國。其他一些太平洋鄰國之所以尚未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它們更傾向于把精力放在說服澳大利亞采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暫時“騰不出手”來。
要搞如此復雜的核項目,澳大利亞并不具備相關的技術基礎,因此核潛艇的建造和維護技術必須從美國引進。
那么,在沒有核潛艇制造商參與的情況下,AUKUS提案是如何進行到這一步的呢?顯然,澳大利亞“購買核潛艇”一說只是一顆“政治煙霧彈”,是為了掩蓋美國希望在澳大利亞直接部署核潛艇的事實。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亞國防部門和政界高層在很大程度上都愿意接受這一明晃晃的騙局。澳大利亞海軍人員將在英國和美國的核潛艇上接受訓練。我們有理由推測,美國可能計劃將三國海軍人員進行統一部署,這樣一來,澳大利亞擁有核潛艇就有了合理性。
美國和澳大利亞都談到了兩國軍隊未來的“互操作性”——即盟友之間的裝備、訓練、技術和能力互通。最近,這種“互操作性”又逐漸演變為“一體化”。所有這些都是在松散的AUKUS框架下進行的,甚至都沒有提交給澳大利亞議會審議,普通澳大利亞民眾更是毫不知情。
因此,在AUKUS宣布成立一周年之際,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對它的了解究竟有多少?
我們知道,AUKUS是由美國強力推動的,英國除了共享情報外幾乎無所作為。而英國之所以參與進來,是因為當時的英國首相約翰遜迫切希望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你還以為英國真的會把力量擴張到蘇伊士運河以東,在廣袤的印太地區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嗎?不可能的!原因無他,就是一個字“窮”,它已經沒有那個財力負擔得起了。
美國覺得自己做了一個非常聰明的決定——借表面上的潛艇交易把澳大利亞“安排得明明白白”。看來,它的真實想法是把澳大利亞(主要是澳大利亞北部)作為基地,對中國形成嚇阻和對抗之勢。
美國希望進入澳大利亞北部的軍事設施,例如北領地的廷達爾空軍基地,并對那里的部分設施進行升級。美國海軍陸戰隊已經進駐了位于達爾文市澳大利亞陸軍第1裝甲團兵營,現在美國想對位于弗里曼特爾的澳大利亞海軍斯特林基地進行升級改造,以便能夠停靠美國核潛艇。美國還想在澳大利亞東海岸新建一個潛艇基地。
所有這些計劃都打著“聯合行動”的旗號,但實際上所有行動都將由美國主導,也就是說行動控制權和指揮權完全掌握在美國手上。美國還想要監視、甚至控制澳大利亞北部的廣闊空域和海域,只要通過達爾文市或附近的指揮中心就能做到——當然,名義上還是要叫“聯合”指揮中心。這一切的推進速度之快真是令人瞠目結舌。
美國的計劃和提議將嚴重損害澳大利亞主權。美國利用澳大利亞一些政客的無知來實現自己的目的,而新的澳大利亞工黨政府竟迅速而欣然地接受了這些提議。這可能是因為新政府保留了前任莫里森政府的大部分重要外交政策和國防顧問的緣故。
真正令人擔憂的是,我們在媒體上看到的很多關于AUKUS的安排,其實根本沒有經過正式討論,也沒有被提交給澳大利亞議會,就直接出爐了。
美國和親美媒體制造并不斷助長一種狂熱的反華氣氛,在這種氣氛中,美國能夠更輕易地從澳大利亞得到它想要的東西——一個由無知的政府、公共服務機構以及幾個著名反華“智庫”背書的反華大本營。所有這些都是在一場只存在于名義上和口頭上的安排下進行的。AUKUS就像一個危險的新宗教,蠢蠢欲動地謀劃著一場“十字軍東征”。
本文原標題為 "A con job"
責編 | 宋平 辛欣 編輯 | 張釗
實習生佟亞璠、張妙瑤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