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十年前,人類發展前景似乎一片光明。然而,后來的新冠疫情、俄烏沖突、美國主導的貿易戰等問題對全球安全與發展構成重大威脅。也正是十年前,中國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一帶一路”倡議,許多國家從中受益,其現實意義在當今社會愈發凸顯。面對共同挑戰,世界各國只有團結合作、攜手應對,才能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馬爾科斯·科爾德伊羅·皮雷斯
(Marcos Cordeiro Pires)
巴西圣保羅州立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
十年前,人類的未來看起來更加光明:人們已經渡過2008年金融危機后最艱難的時期,中歐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沒有人能想象全球化進程的倒退和美國主導的經濟脫鉤,更別提掠奪性貿易戰的爆發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嚴重衰落。
國際安全可能遭受非常規威脅,我們這一代人對此并非全無準備,但新冠疫情影響之大還是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2013年,多邊主義的發展有目共睹。在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這五個金磚國家和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下,來自巴西的羅伯托·阿澤維多當選為世貿組織總干事。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在2010年G20首爾峰會召開期間,各國期待峰會達成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配額改革,預測人民幣有望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此外,經過幾十年的動蕩,非洲國家踏上了經濟復蘇的道路。截至2013年,非洲GDP年增長5.6%,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大陸。據估計,如果沒有新冠疫情的影響,2013年至2023年間,非洲的GDP的年均增速將達到6%。
2013年還發生了兩件對此后十年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
第一件大事是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演講,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這一理念是中國共產黨在構建新型大國關系進程中的重大突破,旨在尋求美國、中國、歐盟、俄羅斯等世界中堅力量的和諧共存。習主席的倡議兼顧各國戰略利益和全人類共同需求,即實現繁榮與和平,建設可持續的、清潔美麗的社會。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第二件大事是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談到中國的中亞戰略時,他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這條沿古代陸上絲綢之路建設新型經濟帶,從太平洋延伸至波羅的海,橫跨歐亞大陸。
一個月后,“絲路之風”又吹到了東南亞的海上。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呼吁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并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他強調,中國與東盟成員命運與共,中國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擴大對東盟國家開放,使自身發展更好惠及東盟國家。
隨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二為一,簡稱為“一帶一路”。
10年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一帶一路”倡議在國際關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今,全球變暖、極端天氣事件、新冠疫情和移民潮等問題并不局限于某個國家或地區,而是全人類共有,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現實意義愈發凸顯。此外,這一理念對于集體安全問題也至關重要,一國安全不能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一帶一路”倡議的投資遍布全球各大洲。得益于該倡議,一些國家獲得了可用于基礎設施項目的信貸支持。絲路基金、中國進出口銀行、新開發銀行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機構為沿線國家提供融資,且不像西方國家那樣附帶政治條件。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肯尼亞蒙內鐵路、中老鐵路等標志性項目將對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帶動作用。
許多挑戰近在眼前,短期內卻無法解決。世界各國,無論大小強弱,需要加強團結合作才能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面對共同的問題,必須要有共同的解決方案。
雖然目前的情況比較艱難,但世界的未來建立在夢想、毅力和長遠的眼光之上。我們必須同全球問題的根源作斗爭,也就是某些國家的排外主義和利己主義。共同發展、相互尊重、團結一致,是構建共享、健康、清潔、美好未來的三大支柱。
本文原標題為 "Shared dreams can overcome common problems"
責編 | 宋平 辛欣
編輯 | 張釗 李曉云
實習生張妙瑤、姚芹芹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