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全縣三級干部會議暨“八大行動”動員部署會議精神,全面展現我縣干部群眾銳意進取、干勁十足、奮勇當先的精神面貌,系統展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面貌、新成就。會昌縣融媒體中心推出【全力拼發展 乘勢勇爭先】欄目,報道各鄉鎮、各單位全力拼發展,乘勢勇爭先,推動各項工作的新思路,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的生動實踐,展現“實字為本、干字當頭、拼勁十足、奮勇爭先”的生動局面。今天我們去會昌縣周田鎮連豐村廢棄頁巖礦生態修復點,看看這個村莊如何讓“廢棄礦”變身“米糧倉”。
6月25日是第33個全國“土地日”。近年來,會昌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探索廢棄礦山綜合治理模式,將生態修復與土地整理、土地復墾相結合,讓“廢棄礦”變身“米糧倉”。
6月20日,走進會昌縣周田鎮連豐村廢棄頁巖礦生態修復點,一片盎然綠色映入眼簾,只見水田連片,稻浪翻滾,處處彰顯著生機與活力。很難想象,兩年前,這里還是一個巖體裸露、砂石遍地的廢棄礦山,猶如一塊惱人的“傷疤”,嚴重影響周邊村民的生產生活。
改變源于2021年會昌縣實施的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針對連豐村廢棄頁巖礦生態修復點地勢平坦且連片面積大的實際,當地將生態修復與復墾造田相結合,通過削峰填谷土地平整、表土剝離循環利用、移土培肥提升地力等方式,將廢棄礦地整治成連片優質水田,如今,這里全部種上了水稻,景色喜人。
會昌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胡炎明:首先我們科學編制了實施方案,我們針對廢棄礦山項目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編制了田成塊、溝相連的項目實施方案,然后我們通過土地平整、耕作層剝離再利用、客土回填、完善水利設施等措施,進一步提升了廢棄礦山土壤的肥力,最后我們壓實了村組兩級的管護責任,落實了耕作主體,讓造出來的田有人種、種得好,進一步提升了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會昌縣周田鎮連豐村黨支部書記 劉興澤:之前這里是兩個廢棄的磚廠,也是廢棄的礦坑,也很大,到處都是灰塵,通過礦山修復后,現在變成了良田,80多畝,畝產能夠達到800至900斤,現在水稻長勢良好,老百姓實實在在得到了實惠。
自2021年被納入江西省生態修復試點縣以來,會昌縣嚴格堅持“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耕則耕”原則,通過統一規劃、一礦一策、分類實施,采取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與防護等措施,對全縣115處廢棄礦山進行生態修復治理。為促進土地資源節約、合理、高效利用,當地還按照耕地優先、因地制宜原則,對符合條件的廢棄礦區進行土地復墾,進一步完善田間基礎設施,改良區域土壤屬性,使廢棄礦區溝渠成網,道路相通,良田成片,同時建立耕種管護長效機制,真正盤活土地資源,實現糧食增收、生態復綠、群眾受益。
會昌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胡炎明:目前,會昌縣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已立項面積3416畝,已完成實施面積2454.14畝,實現新增耕地703.33畝,其他農用地1750.81畝,項目的實施有力地改善了生態環境,增加了優質耕地的面積,進一步實現了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中國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