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8月31日電 2023年夏,嚴重汛情蔓延至我國華北、黃淮、東北等地。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各司職責,通力合作,領導人民形成了防災、減災、救災的強大合力,展現了以生命守護生命,以血肉筑成“堤壩”,勇毅前行,生死以赴的決心,取得了防汛抗洪救災斗爭階段性成果。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及時總結防汛救災經驗,繼續扎實推進災后恢復重建,必須持續抓好兩方面工作。
一方面,要切實把握防汛抗洪救災主動權。當前我國仍處于主汛期,要繼續下好預警“先手棋”,落實直達基層防汛責任人的臨災預警“叫應”機制,做到“叫醒”“答應”和“有為”。并全面做好防汛救災預案、隊伍、物資和蓄滯洪區啟用等準備工作,突出流域性大洪水防御重點。同時,細化落實中小河流洪水、水庫、山洪和地質災害、城鄉內澇等薄弱環節的防洪保安措施。抓緊補短板、強弱項,多措并舉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進一步建強各級應急指揮體系,確保上下貫通、一體應對。加強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能力建設,提升基層防災避險、自救互救能力。
另一方面,要科學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指出,“要用好救災資金,加快恢復重建”。既要講求速度、注重效率,也要尊重規律、科學謀劃。
據相關報道,華北、黃淮、東北地區正采取多種措施加快推進災后恢復重建。目前,北京房山,受災學校的清淤、消殺以及房屋安全鑒定等工作已全部完成,涉及保開學應急搶修類工程也已全部完工;天津武清,隨著農田積水淤泥清理完畢,部分受損大棚已完成維修,并逐步恢復耕種;河北涿州,生活重建、農業生產等各項工作同步推進,部分受災村莊改種的白菜已經出苗;河北霸州召開災后重建工作專題調度會,聽取情況匯、研究難點問題;吉林舒蘭,災毀房屋修復重建工作加快推進,全市55所公辦中小學、幼兒園已全部如期開學;黑龍江,派出90支房屋安全鑒定隊伍赴五常、尚志、海林等受災嚴重地區開展工作,確保受災群眾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妥善安置、溫暖過冬。
重建過程中,軍民魚水情深、央企勇挑重擔、金融保駕護航。
軍愛民、民擁軍是這場抗洪防汛重建家園戰斗中最動人的“雙向奔赴”。當災害來臨時,子弟兵永遠伸出“不會松開的手”,在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重建家園時,子弟兵永遠伸出“不會疲憊的手”。
據國務院國資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28日,中央企業已累計投入50萬人次、17萬臺次設備車輛參與北京、天津、河北、黑龍江等地搶險救災。保電供油,搶修交通、通信等受損基礎設施。清淤消殺,無所不能。
另據金融監管總局初步統計,截至8月28日,6個受災嚴重地區已發放防汛救災、災后重建、排洪防澇等相關貸款170.7億元。16個受災地區保險機構收到保險報案29.34萬件,估損金額103.34億元。目前賠付預賠付案件24.90萬件,賠付預賠付金額62.05億元,賠付預賠付比例60.04%。
中華文明是以人為本的文明,即以人民為中心,首要關注人的生存發展,追求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終實現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因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成了我們融在血脈里的內在精神。同時,中華文明又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明,縱觀中國歷史曲折發展,無不是面對各種內部、外部危機考驗,而能一次次衰而復興,經歷了一次次憂患,總是能剝極則復。所以,一定要慎終如始,守望相助,以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奪取防汛救災、災后恢復重建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
(撰文:田贇宗、吳彥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