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華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3月7日在《中國日報》發表英文署名文章,中文摘編如下:
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至關重要
文章指出,自1978年以來,其中有2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實際增速達到8%以上,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并且全面消除了絕對貧困。同時,中國發展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并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以去年為例,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三分之一。
作為全球經濟中的重要一環,中國經濟強勁、可持續的增長對自身乃至全球經濟至關重要,IMF在近期發布的關于中國的報告中也著重指出了這一點。而從短期來看,中國經濟要保持強勁且可持續的增長,其主要挑戰在于確保經濟快速復蘇。
2022年,中國GDP實現了3%的增長,2023年更是進一步回升至5.2%。當前,中國政府從房地產行業入手進行優化調整,相關政策的落實將加速房地產市場回暖,邁出確保經濟復蘇的必要且關鍵一步。中國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以政策性銀行專項借款推進已售、逾期及難交付住宅項目的建設與交付,擴大首套房所享受的優惠待遇,降低房貸首付比例,允許按揭房再貸款等,受到廣泛認可。
中國經濟有望實現更快增長
與短期經濟增長同樣重要的,是中長期的強勁、可持續增長。
IMF分析認為,通過加速改革步伐以強化市場的作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中國經濟增長率有望在本年度提高1個百分點,即在中期達到4.5%。市場化改革可以讓市場在經濟中發揮更具決定性的作用,包括允許更多的企業進入和退出,減少地方保護主義,從而在提升商業活力的同時促進創新。
此外,確保公平競爭有助于縮小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之間存在的生產率差距,市場化改革及其相關政策將促進貨幣和金融機構確保資源更有效的分配,包括完善破產重組制度。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中國經濟加速增長也將使其他經濟體受益。IMF的研究表明,從中期來看,中國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將帶動其他經濟體平均增長0.3個百分點。
IMF同時提醒,經濟的復蘇和增長必須在確保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進行。近年來,中國在實現氣候目標方面取得了可喜可賀的進展,有望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目前,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機組裝機量位居世界第一,有望超額完成這一領域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并在2030年前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危機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引領作用,這是極其重要的,也受到了普遍歡迎。放眼未來,IMF相信中國經濟增長、以及其在綠色經濟方面取得的成就,必將惠及自身和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