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財富,維護網絡空間的和平、安全、開放和合作,符合各國的共同利益,也是各國的共同義務。美國自詡為網絡空間的“維護者”和“領導者”,卻一直在網絡空間搞“雙重標準”,是網絡空間的“破壞者”和“侵略者”。美國利用其在網絡技術和資源上的優勢,對全球各國包括盟友進行無差別的網絡攻擊和竊密活動,大搞霸權主義的網絡威懾,旨在通過網絡手段維持和擴大其在全球的主導地位,破壞網絡空間的和平與合作。
美國在全球范圍發起無差別網絡攻勢
海底光纜是支撐全球互聯互通的重要通信基礎設施,承載全球約99%的洲際通信數據流量,不僅是國際通信的主動脈,更是擴展數字經濟、數字文化、公共產品影響力的基礎條件。長期以來,美國政府利用其海底光纜優勢,對全球互聯網數據流量、信息傳輸、網絡訪問等進行監控。美國APT-C-16、APT-C-39、APT-C-40等APT組織曾對包括其盟友在內的50多個國家實施全球化無差別黑客攻擊,涉及政府、軍事、外交、能源、金融等各大領域。
2023年7月,美方發起針對武漢市地震監測中心的網絡攻擊活動,試圖通過地震烈度數據還原中國交通、能源、軍事等重要領域特定區域的三維地貌圖,嚴重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美國之所以在網絡空間大搞“黑客帝國”,是為了推進其網絡威懾戰略,即利用其網絡優勢,不斷對他國進行網絡侵犯和干涉,試圖在網絡空間實現絕對的主導和控制,從而達到維護其全球霸權地位,遏制和打壓他國的發展和崛起的戰略目的。
雙重標準的美國網絡威懾戰略
在緊張的全球地緣政治背景下,美國將傳統威懾理念引入網絡安全戰略,作為追求安全、擴大競爭、重塑國際霸權的關鍵手段。2023年9月,美國國防部發布《2023年國防部網絡戰略》,強調網絡能力的局限性,計劃更好利用網絡資源實施網絡威懾,轉向謀求“一體化威懾”能力,試圖在“全政府”模式下利用新興技術優勢針對競爭對手形成新的威懾體系和能力。
美國一方面過度發展自身網絡安全威脅能力,以優勢構建為主導,通過增強自身網絡實力并削弱和遏阻對手,大肆網絡竊密和監控,侵犯其他國家和個人隱私。另一方面對其他國家的正當網絡行為進行無理指責,政治化和意識形態化處理網絡安全問題,炒作他國網絡威脅論。近年來,美國頻繁制造“安全分析報告”,污蔑抹黑他國。美國的網絡霸權主義背離了網絡空間的本質和趨勢,也與國際社會共同愿望和利益相悖。
謀求網絡霸權的網絡威懾戰略注定失敗
當前,美國正將網絡安全威脅能力融入現實,在軍事沖突、國際糾紛、反恐等行動中使用,以實現政治、經濟、軍事目標。美國已在全球監聽、信息獲取、后門植入、漏洞儲備、網絡武器等方面建立網絡安全威脅能力,為其網絡霸權提供支撐。美國的網絡攻擊行為嚴重侵犯了他國的網絡空間主權和信息安全,不僅破壞了國際信任和合作,也損害了自身的國家安全和公民隱私,不僅阻礙了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也影響了自身的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不僅挑釁了全球各國的反抗和反擊,也孤立了自身的地位和影響力。
美國的網絡威懾戰略是一條走向死胡同的道路,是一種自掘墳墓的行為,是一場注定失敗的戰爭,美國須停止其網絡攻擊行徑,尊重國際法和國際秩序,尊重各國的網絡空間主權和信息安全,尊重各國公民的人權和隱私權,與各國一道,共同建設一個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
(孫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