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今天的西方政客慣于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中國。他們應效仿富蘭克林、萊布尼茨等先人,以理性、包容的視角來評價“一帶一路”的積極意義。“一帶一路”為世界帶來了更多福祉,而西方冷戰思維才是威脅世界和平的原因。只有靠對話合作才能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而“一帶一路”倡議正是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各國攜手共進的具體行動。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作者:史蒂芬·布勞爾
(Stephen Brawer)
瑞典“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
美國開國元勛本杰明·富蘭克林曾對中國文明深表欽佩,盛贊中國是北美殖民地在發展斗爭中應效仿的對象。正如美國圣約翰大學兼職教授王小良 (Dave Wang) 在他的論文《本杰明·富蘭克林與中國》中所說,富蘭克林非常喜歡閱讀有關中國的書籍,從他畢生的書信和著作中可以發現,富蘭克林對中國文化頗為熟悉。毫不夸張地說,富蘭克林很可能是美國“第一個、也是最杰出的中國通”。
理解是合作的基礎。200多年前的富蘭克林對中國歷史文化有著深入的理解,而反觀當下,從歐盟、美國和英國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反應不難看出,這種理解嚴重缺失。
目前,已有150多個國家加入“一帶一路”。但歐盟和美國卻并未接受這項包容的、對所有愿意參與的國家開放的倡議,而是在“去風險”和制裁中國的基調之上,采取了一種敵對、高度競爭甚至對抗性的態度。然而,這并不能阻止全球邁向新的世界經濟格局——它以金磚國家的興起為基礎,甚至可能將催生一種新的金融體系,取代以美元為基礎的舊儲備體系。
圖片來源:新華社
當前,北約這個西方軍事聯盟的發展軌跡正在對全人類構成極為嚴重的威脅。它正推動著競爭升級,甚至冒著全球核戰爭的風險,以維持舊的單極權力結構,對抗中國的崛起。事實上,這種立場所針對的不僅僅是中國,而是包括俄羅斯在內、任何試圖挑戰西方發達國家主導地位的國家。這種非理性的統治欲源于霍布斯的觀點:世界是一個叢林,在這個叢林中,安全建立在使用蠻力來執行全球某少數群體意志——即某一單極霸權的基礎上。這一切背后的根本政策是“政權更迭”。
1999年,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芝加哥發表了一篇非常著名的演講,提出要從根本上改變國際政策,放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原則,采取“干預”政策。簡而言之,任何不服從所謂西方對“民主”和“人權”價值觀解釋的政府或領導人,都將成為政變的目標,或者在必要時進行軍事干預。在該政策下,南聯盟、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以及最近的烏克蘭,先后成為犧牲品。由于戰爭無法通過談判解決,如今沖突已經被推向了危險境地,甚至全面爆發核戰爭的邊緣。
如果西方政策制定者和政客們的思維方式不發生根本性扭轉,那么當前西方經濟思維的改變就無從談起,無法讓他們走上與全球南方國家攜手共進的正確道路,更不要說擁抱“一帶一路”合作。前方也許困難重重,但正如中國領導人所言,對話合作才能解決人類的共同難題。正所謂“吳越同舟”,如果歐美國家不能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人類生存發展也或將受到威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解決問題的正確之道是什么?不是“新冷戰”,不是加劇歐美和中國之間的對抗競爭。相反,我們需要擺脫霍布斯非理性和私利性的觀點。我們不妨回望偉大的普世思想家和哲學家萊布尼茨的思想,尋找團結東西方所需的方向:萊布尼茨一生都在為促進理解和包容而奮斗,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性思想,包括弘揚智慧與美德,推動實現共同利益。而這一共同利益原則,早已深深植根于中華文明2000多年,成為儒家思想的一部分——這是萊布尼茨在1697年出版的《中國近事》一書中所寫的。
可悲的是,在當今西方發達國家的決策者中,普遍缺乏對在歷史長河中人類理性如何塑造文明方向的理解與包容。由于沒有充分的理解,西方政客們陷入了膚淺的、只顧眼前私利的陷阱之中。他們既不能也不愿承認存在一個能更好促進東西方團結共進的方向。因此,他們無視并拒絕中國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就像他們拒絕加入“一帶一路”一樣。
要實現適當的合作,就需要以萊布尼茨式思維取代當下的霍布斯式思維。雖然國際貿易和人文交往都是必要的,但它們本身并不能克服目前的障礙。我們仍然要站在全球文明倡議更高的哲學和歷史高度,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全球合作,這才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諦所在。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Rekindling spark of reason"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王哲
編輯:張釗
實習生李經緯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