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文匯
“平生看盡山千萬,不及龜茲一片云”。在著名學者馮其庸筆下,古稱“龜茲”的新疆庫車文韻悠長,璀璨厚重。
塔里木盆地北緣這片土地上,龜茲樂舞翩躚靈動,余音不絕;石窟藝術見證滄桑,穿越千年……舉世聞名的龜茲文化在東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中誕生。
漫行龜茲,流連巷陌,訪古問今。近年來,庫車市秉持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的理念,讓老城區重現古韻。行走在庫車熱斯坦、薩克薩克等歷史文化街區,人們細品詩和遠方,觸摸悠遠文脈,邂逅靜謐時光。
重細節 留鄉愁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庫車,呈現漢唐龜茲故城與明清老城“雙城格局”,而龜茲小巷則是明清老城街巷風貌保存最完整的街區。經過改造提升的龜茲小巷,今年5月1日嶄新亮相。
色彩明麗的宅門,文藝范兒的墻壁,花草繁盛的庭院……在位于庫車市老城薩克薩克街道庫其艾日克社區的龜茲小巷,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交織碰撞,民俗風情與國潮元素相遇交融。
瑪依拉·努爾在龜茲小巷生活了近20年,在這里開了間雜貨店。“游客多了,能聽到天南海北各種口音,生意隨著旺起來。”瑪依拉·努爾說,“這兩年,鄰居們根據自己所長,擺起了小攤,我們生活的地方成了旅游區,在家門口就能做生意。”
紅火的客流,為當地群眾拓展了增收渠道。
“什么是龜茲小巷?是歷史文化街區,是居民區,是旅游區,是國潮集結地。”庫車市民吾普爾·阿不都熱合曼工作之余喜歡到這里散步,對小巷的變化深有感觸,“不大拆大建,只修補改造,在改造中提升,老街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也真正留住了這里的鄉愁”。
走在庫車老城區,乍一看,并不很驚艷,但越看越覺得舒服。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趙中樞長期關注庫車,多次進行實地考察。在他看來,庫車的可貴之處在于“對歷史文化街區整體性保護過程中特別重視細節、重視群眾生活”。
眼下,龜茲小巷吸引了特色酒店、民宿、咖啡館、文創店等進駐。在這里,特色美食薈萃,可以品嘗烤馕、烤肉等傳統美食,還可以搭配大碗茶,也可佐以咖啡。
“既保留傳統,也要引入現代文明生活。”庫車市薩克薩克街道黨工委書記林永盛說,規劃提升要大氣,改造更新則要重細節,讓龜茲小巷始終保持古樸又時尚的風貌。
2024年5月19日,演員在庫車市龜茲小巷為游客表演模特秀。袁歡歡攝(中經視覺)
修老屋 傳古韻
修補墻體、雕鑿花紋、拼接榫卯、加固梁頭……夏初,庫車市薩克薩克街道一處古民居,空氣中彌漫著木屑香。神情專注的工匠們正對一間老房子進行修繕。這間房屋有上百年歷史,歷經歲月的沖刷,墻體、門窗、地板、廊檐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工匠正努力將其恢復原貌,力求再現當年風采。
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庫車,擁有大量極具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古民居、老建筑。因為年代久遠,許多老建筑面臨損毀甚至消失的危險,亟待修繕和保護,庫車市于是在去年啟動了“拯救老屋”行動。
“很開心能發揮自己的特長,一方面可以提高收入,另一方面也為我從小生活的這片土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年56歲的買買提·吾普爾是庫車一名老木匠,經過培訓后參與“拯救老屋”行動,非常滿意自己現在的工作。
與買買提·吾普爾一樣,出生于1999年的玉蘇甫江·亞森開心而自豪。“修繕老屋帶給本地居民學習技能和就業的機會,還傳承了傳統技藝,特別有意義。”這位年輕人對“拯救老屋”行動有自己的理解,“其實修房子比重建房子難度更大,特別是古民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不能破壞原有的圖案與花紋”。
除了承載歷史印記、記錄文化篇章之外,庫車的“拯救老屋”行動還有一項目標:培養傳統工匠。當地專門邀請國內知名文物保護專家對庫車本地傳統工匠進行培訓,并讓產權人和工匠直接參與古民居修繕全過程。截至目前,已有150余名本地傳統工匠加入老屋修繕團隊。
“修屋也是修心。”薩克薩克街道辦事處主任瑪衣努爾·艾海提說,當地引導廣大居民深度參與修繕老屋,把修繕老屋的過程變成大家了解龜茲文化、熱愛中華文化的過程。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瑪衣努爾·艾海提說,老屋慢慢蘇醒,不僅活了,而且紅了,帶動整個街區煥發新活力。這就好比對待老人家,讓他們老有所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覺得自己被需要,還在發揮作用,這才是對老人最好的呵護和尊重。
鋸木頭、釘木板交織著刨木花聲,庫車老屋獲得新生。
原創歌舞劇“杏花之約 絲路龜茲”在新疆庫車首演 新華社照片,庫車(新疆)
幸福居 新氣象
提起“蘇幕遮”,人們更熟悉的是詞牌名,千古名句“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傳誦至今。其實“蘇幕遮”更早源于古代龜茲地區的歌舞戲。在古龜茲,舉辦重大歡慶活動時,會上演“蘇幕遮”。舞者頭戴假面具,身著彩色舞服表演,氣氛熱烈。如今,“蘇幕遮”歌舞也會在庫車盛大的慶典場合中亮相,深受當地群眾和游客喜愛。
今年3月,庫車市舉辦了慶祝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命名12周年活動,在熱斯坦歷史文化街區上演熱烈奔放的“蘇幕遮”歌舞。
“老瓶裝新酒,賦予老城區、古建筑和‘蘇幕遮’等傳統藝術形式新內涵,使其煥發新的生命力。”庫車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索善武說,庫車注重歷史文脈的活態傳承,通過活化利用來促進保護。
實現“老瓶裝新酒”,首先要呵護好“老瓶”。3月15日是庫車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紀念日。12年前的這一天,庫車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當地希望通過設立紀念日更好擦亮這塊金招牌,在留住老城區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的同時,增添青春活力與時代氣息。
翻開《庫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3—2035)》,庫車在今年將對老城進行雙提升,既要“面子”,又要“里子”。修繕老城清代城墻,完善熱斯坦街道、薩克薩克街道基礎設施。“誤入老城深處,流連不知歸路”,索善武說,提升后,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就意味著相當成功。
庫車老城曾有座面粉廠,工廠搬遷后閑置廠房變身為庫車歷史文化名城展示中心、游客接待中心、龜茲書屋等,還將建起龜茲數字展廳與龜茲傳統技藝傳承中心。廠區各個車間之間的空地,則經常用于舉辦文創和特色產品展銷等活動。
在熱斯坦歷史文化街區,居民日常生活場景成為旅游賣點,外地游客紛紛跨入色彩絢爛的木門,走進烤包子店、抓飯店、老茶館體驗當地居民日常生活。最近兩年,又有多家咖啡館、時尚餐吧落戶這里,與傳統店鋪相得益彰。
“這里的生活氣息深深打動了我。”一次庫車旅行,讓張媛媛下決心留下來創業。她在熱斯坦歷史文化街區開了一家咖啡館,色彩鮮明的裝修、時尚氣息的裝飾,使小店很快成為當地旅游的小亮點。
“庫車老城傳統又有質感,一種可以觸摸得到的質感。”浙江游客霍秋潔說,“在庫車老城喝上一杯熱咖啡,暖胃暖身,更治愈心靈”。
午后,陽光透過桑樹葉,在咖啡桌上灑下斑駁的光影。窗外,一輛搭載游客的花樣馬車經過,傳來歡聲笑語,馬蹄聲聲……
位于庫車市熱斯坦歷史文化街區的咖啡館。吐爾松·托胡提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