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100部,久久只有精品免费,成年无码按摩av片在线,亚洲国产中文成人久久综合

馬來西亞前駐華大使:互惠互利帶來發展動力

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2024-06-19 10: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導讀

在中國與馬來西亞建交50周年之際,李強總理于6月19日訪問馬來西亞。50年來,中馬關系穩健發展,不僅造福兩國人民,也為促進地區繁榮與穩定作出了貢獻。中馬兩國關系的韌性和活力反映了兩國的共同愿望、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未來,兩國關系前景廣闊,可以開辟新的合作渠道,實現雙方對未來的共同愿景。

1974年,當時正值冷戰高潮和動蕩時期,馬來西亞和中國跨越意識形態的鴻溝,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在兩國領導人的堅決承諾下,冷戰遺留問題逐步得到解決,雙方互信和雙邊關系不斷加強,充分彰顯了盡管政治和社會制度不同,中馬兩國仍然可以在多個領域開展有意義的互利合作,進而造福兩國人民。

對馬來西亞而言,與中國的接觸為其提供了一個重新調整外交政策,加入不結盟運動的機會。這說明了中國對馬來西亞發展和福祉的重要性,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這一富有遠見的決定,不僅使馬來西亞和中國受益,而且也使整個東南亞地區受益。時至今日,中國-東盟各領域合作方興未艾,為促進地區繁榮與和平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50年來,盡管兩國領導人更迭,但中馬關系不斷擴展和深化,目前已發展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現任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在與中國領導人的會晤中,重申了馬來西亞進一步深化現有對華關系并尋求新合作領域的承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習近平主席和安瓦爾總理已經就構建中馬命運共同體達成共識,推動兩國關系邁上了新臺階。這將成為增進兩國人民感情的新平臺,為構建和諧、和平、互聯的世界做出重要貢獻。中馬兩國公民互免簽證,是促進人員交流的歷史性和戰略性舉措,反映了過去50年來兩國間建立的互信和友誼。

多年來,中馬關系得到精心培育和管理,目前兩國關系健康發展,建交初期的那種猜疑氛圍已經轉變為信任、尊重和關鍵伙伴關系。這是馬來西亞外交史上最成功的故事之一。自1974年馬來西亞在時任總理敦·阿卜杜勒·拉扎克的領導下同中國建交以來,之后的九位馬來西亞總理在對華態度方面全都繼承了他的主張,認為同中國發展良好關系具有戰略重要性,他們在各自任期內,都為進一步鞏固拉扎克的遺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中馬建交50周年之際,馬來西亞人民對中馬關系更加美好的未來充滿期待。

50年來,馬來西亞和中國受益于彼此國家的發展,也受益于兩國促進經濟聯系,尤其是貿易與投資方面的政策。中國堅持改革開放,加入世貿組織,奉行睦鄰友好政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RCEP) 等平臺也都發揮了積極作用,鞏固了雙邊關系,深化了經濟一體化。

自2009年以來,中國一直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伙伴,雙邊貿易總額為4508億令吉,占馬來西亞對外貿易總額的17.1%。回顧中馬經濟聯系的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兩國自1974年以來在緊密關系下取得的成功,實現了共同繁榮與和諧。這也清楚地表明,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是全球南方國家實現現代化和發展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隨著中馬關系進入下一個階段,兩國深化合作、促進互聯互通、共同繁榮的潛力巨大。未來兩國關系有望繼續攀升。

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RCEP等平臺實現的經濟一體化,將促進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貿易便利化、供應鏈聯通、產業多樣化和經濟增長。

馬來西亞應緊抓中國提供的合作機遇,特別是在創新和技術領域,包括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以及與電動汽車等新興綠色產業相關的新業務。馬來西亞也可以借鑒中國現代化項目的成功經驗,例如消除貧困、項目交付與實施、人才和技術技能培訓、中小企業的促貿能力建設、現代農業、糧食安全和公共衛生等。

雙方在研發、教育、旅游、留學生機制等領域的合作機會,將進一步加強人文交流,增進互信友誼。

推動文明對話,與馬來西亞“昌明大馬”理念的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有助于推動構建中馬命運共同體,這是中馬兩國領導人所達成的共識。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中馬雙方將繼續堅持1974年5月31日簽署的《中馬聯合公報》所確定的指導兩國關系的原則,特別是關于不同社會制度下和平共處,以及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的條款。

自1974年以來,中馬關系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從歷史淵源發展到全面合作與戰略伙伴關系。當年種下的友誼種子在50年后已結長成了參天大樹,兩國關系的韌性和活力反映了兩國的共同愿望、相互尊重和共同利益。

毫無疑問,鑒于過去50年來中馬之間的信任和善意,兩國關系將在未來的許多年里保持強勁。中馬兩國必須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在兩國領導人建立的信任和友誼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合作關系。通過加強對話、創新和互聯互通,兩國可以開辟新的合作渠道,實現共同的繁榮愿景和互聯互通的未來。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Dynamic propulsion"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辛欣

編輯:張釗

實習生李經緯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馬芮】

為你推薦

換一批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777聯系;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版權保護:本網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中報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使用。 未經中國日報網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給中國日報網提意見: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