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撫順的蔓越莓紅遍全國、貴州榕江的“村超”賽事吸引游客萬千、廣西柳州的一碗螺螄粉做成“三個百億”的大產業……近年來,全國許多地方依托資源優勢,努力發揮創新思維,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生態旅游、森林康養、休閑露營等新業態,鄉村產業新賽道亮點紛呈,凝聚起富民興村和城鄉融合發展的強大力量。
貴州榕江“村超”
從“土特產”文章到一二三產業高質量融合,依托廣袤鄉村豐富資源,縣域正迎來越來越多的期待目光。以鄉而論,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打破傳統農業生產邊界,迎接市場對鄉村的生態、文化、休閑旅游等多樣資源的強烈需求,鄉村產業的換檔升級,讓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不斷涌現;就城而言,縣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以發展縣域富民產業為支點,能夠有效發揮城市群、都市圈的平臺作用,促進城鄉經濟良性循環和城鄉產業融合發展。當前,因地制宜挖掘和發展能夠承載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的鄉村新產業,增強縣域產業發展對農業農村輻射帶動作用,是鄉村振興“大棋盤”里的“關鍵子”。
福建泉州蟳埔村,非遺簪花火爆出圈
鄉村產業創新,應立足特色、對接需求。“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廣袤鄉村悠遠的農耕文明與特色生態資源交相呼應,歷史建筑、特色農業、傳統民俗、自然風光、村落風貌在產業融合大環境中潛力無限,面對鄉村產業發展賽道的眾多選擇,要以差異化發展路徑實現有效創新,就要在“特”字上下足功夫。例如福建泉州的蟳埔村,用“一朵千年前的簪花”,喚醒了農文旅深度融合的“簪花經濟”。各地應充分挖掘自身的自然、文化和歷史資源,結合市場新的需求導向,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發展前景的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同時,應加大對農業科技研發和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的投入力度,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投身鄉村產業的創新發展。
縣域產業發展,要緊扣富民這一核心目標。無論是由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縣域經濟板塊壯大繁榮,還是以社會多元力量共同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活水”,其重要目的都是促進農民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與收入增長,產業與富民之間的天然內在聯系是不可分割的。在縣域產業發展多元路徑中,要注重構建并優化利益共享機制,確保農民能通過多種途徑深度融入產業鏈條,公平地獲取全鏈條增值所帶來的紅利,享受更多發展果實。
安徽蕪湖,露營“夜經濟”帶火鄉村旅游
興一個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百姓。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每個鄉村、每個縣域都有屬于自己的產業“鑰匙”和經濟密碼,我們要立足特色,讓鄉村“以產興業”,堅持發展為民,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凝聚源源不斷的動力。(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劉知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