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2024年前7個月,中國對非洲進出口1.19萬億元,增長5.5%,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中國企業在非洲各國累計新建和改造鐵路超過1萬公里、公路10萬公里。中國已經向非洲53個國家提供減貧惠民的援助資金,受益人數超過1000萬人。中非合作成果豐碩,下一步如何求“質”向“新”?
如果打開中國的社交網站,搜索“中非貿易”,會發現關注度一直在升溫。中國是對非投資規模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且連續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活躍在其中的中國與非洲民眾都看到了怎樣的機會?
非洲民眾很多都愛好音樂,中國一家音響企業就看中了尼日利亞市場的體量和潛力,僅用時1年就將月產能10萬臺的生產線布置到了位于尼日利亞的萊基自貿區。通過改進工藝后,生產出的音響價格低廉、外觀時尚,滿足了當地人的需求。
萊基自貿區是一家經中國政府批準的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總占地30平方公里,如今已成為尼日利亞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
截至目前,萊基自貿區已與119家企業簽署了投資協議,投資總額超過30億美元,上繳尼日利亞各種稅費約1.25億美元,累計完成進出口額近14億美元,拉動中國出口超過7.25億美元。
如今,在新的綠色通關便利機制下,萊基自貿區貨物通關由以往的兩周,改為大約三天時間完成,通關效率提高到60%以上,企業的物流成本平均下降了30%。
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中國宣布了多個貿易促進和貿易便利化措施。比如支持非洲國家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非洲多國的農產品在“綠色通道”政策下獲得輸華準入,還有多個非洲國家已經享受98%輸華產品零關稅待遇,這些有力促進了非洲對華出口的增長。
在中國,不少業者也在創新出海模式,推動中非貿易增長。2024年6月,中非經貿總部大廈在湖南長沙正式啟動,這家新入駐企業的負責人吳蓉深耕對非貿易多年,為轄區內的多家企業孵化對非業務。
吳蓉發現,在機械裝備行業,一些整機賣到非洲關稅非常高,但如果把零部件運到當地組裝,則既省關稅、又省運費,成本也能節省一半。
如今,吳蓉正在籌建機械裝備類海外倉,打通從零部件到整機再到售后服務的“一體化”產業鏈,提升中國機械裝備在非洲的競爭力。
截至2023底,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超過400億美元,有3000多家中國企業在非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建筑業、采礦業和制造業是當前中國對非重點投資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