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踐悟】
作者:藍曉霞(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寶雞考察時指出,中華文明五千年,還要進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闡釋它的內涵和精神,宣傳好其中蘊含的偉大智慧,從而讓大家更加尊崇熱愛,增強對中華文明的自豪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代一代傳下去。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從總則、職責任務、實施措施等多個維度強調愛國主義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新時代新征程,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青少年愛國情懷具有理論和現實層面的重要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涵育中華兒女愛國情懷的文化沃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更是涵育中華兒女愛國情懷的文化沃土,是青少年堅定“四個自信”的深厚底氣和不竭源泉。
中華兒女歷來尊崇“精忠報國”“以身許國”“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等愛國行為和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血脈基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把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傳承同愛國主義教育融合起來,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愛國主義精神,以愛國主義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賡續中華文明基因,彰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自強,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認同是國家認同、民族認同的重要基礎,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最深層次的認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鐫刻著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共同歷史記憶,豐富著中華兒女的共同精神世界。深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以中華文明獨特的精神標識和文化基因涵養青少年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深厚情懷,能夠引導青少年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增進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堅定文化自信。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文化建設,注重發揮文化立心立魂的強大力量,突出強調立德樹人,以文化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著豐厚的精神文化財富,能夠顯著提升廣大青少年學生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素養,進一步鞏固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思想基礎。面對當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必須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中的重要作用,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凝聚強大力量。中央先后出臺《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華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等重要文件,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戰略高度,對以什么樣的立場和態度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用什么樣的文化來育人,以什么樣的路徑和方式推進優秀傳統文化涵育愛國情懷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擘畫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戰略藍圖。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愛國情懷的主要內涵
《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總則規定,愛國主義教育涵蓋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內的歷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內容。應依據這些內容,深入分析并準確把握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愛國情懷的主要內涵,將之作為推進工作的重要基礎和主要抓手。
厚植家國情懷,砥礪強國之志。深厚的家國情懷與深沉的歷史意識,是中華民族歷經千難萬險而不斷復興的精神支撐。家與國相連,家庭命運與祖國命運相牽,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存續發展的精神密碼,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我國注重家國一體的理念傳統源遠流長,《孟子》“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禮記》“天下一家”等都強調家與國為一個整體。熱愛祖國、厚植家國情懷是青少年成長之基、奮斗之本,增強青少年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使命感、責任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砥礪奮斗的精神密碼。
矢志團結奉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按笠唤y”始終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價值追求?!按笠唤y”一詞最早出現于《春秋公羊傳》“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稘h書·王吉傳》再次提到“《春秋》所以大一統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表明對“大一統”理念的重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華文化“大一統”思想在當代的延續與發展,是各族人民國家認同、政治認同、文化認同、情感認同的精神紐帶。傳承“大一統”理念,有助于激發青少年自覺將自身前途與祖國命運相連,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心和信心。
接續奮斗創新,錘煉擔當進取品格?!吨芤住贰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中庸》中“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都以激勵人弘毅致遠、勤學奮斗為核心思想,是對中華民族堅韌不拔、拼搏奮進精神的寫照。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必須弘揚自強進取、創新奮斗的優良傳統,這有利于青少年樹立正確國家觀、奮斗觀,錘煉意志品質,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奮發進取的力量勇氣,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感、緊迫感投身改革創新的實踐,挺膺擔當,奉獻國家。
培養和諧理念,秉承開放包容傳統。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同則相親,異則相敬”的價值取向,推崇“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化干戈為玉帛”等和諧思想。《論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禮記·中庸》“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钡人枷朐跉v史發展中內涵外延不斷豐富,塑造了中華民族開放包容、親仁善鄰的內在特質。傳統和諧觀中包含的誠信、友善、互助、和睦的理念,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和諧理念,有利于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打造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愛國情懷的培養體系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遵循青少年思想特點和成長規律,結合新的時代特點,堅持問題導向,從體系機制、內容要點、路徑形式等多方面協同發力,系統推進,形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育青少年愛國情懷立體化、精準化的培養體系。
完善涵育體系。進一步完善多主體密切合作、多方面協同發展的涵育體系,加快構建課上課下協同、校內校外聯動、網上網下融合的“大思政課”全面育人新格局。各級各類學校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加強優秀傳統文化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融通,增進愛國主義教育與不同學科的互動。針對各年齡段學生特點,確定愛國主義教育重點內容,打造大中小一體化銜接有序、科學合理、完整系統的內容體系。強化督導和問責,健全評價體系,檢視實踐成效,持續營造全社會支持優秀傳統文化涵育青少年愛國情懷的良好氛圍。
拓展涵育內容。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富礦”,緊扣愛國主義教育所涵蓋的歷史、文化、政治等內容,突出抓好以黨史教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推進青少年深入了解祖國歷史文化和現實國情,以史為鏡、以史明志,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增強歷史自覺和歷史自信。廣泛宣傳各領域優秀人才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為國爭光的愛國情感和愛國行為,開展英雄、勞模等榜樣人物進校園活動,引導青少年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涵育文明素養,提高自身本領,在新征程中奮發有為,勇攀高峰。
豐富涵育路徑。把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把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和學校各類主題活動。利用博物館、文物古跡、文化傳承發源地等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引導青少年在游覽中領略祖國壯美河山,感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激發愛國熱情??茖W運用現代藝術形式和新媒體平臺,通過青少年喜愛的文化藝術形式,如動漫、音樂劇、舞臺劇、藝術展覽、禮儀展演等,在沉浸式體驗中激發情感共鳴。依托青少年活躍度較高的新媒體平臺,鼓勵青少年通過短視頻、漫畫、網絡文章等表達愛國情感,引導青少年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合力唱響“強國有我”的時代強音。
《光明日報》(2024年10月21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