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1月12日電(記者 閆東潔)"天空為什么是藍的?""宇宙中最大的星星有多大?""天和核心艙可以帶我去月球嗎?"這些關于科學的提問,是每一個小小少年對于未知的好奇,但有些問題家長也無法解答。現在,每個好奇的孩子都有了一位新的"科學小伙伴"——中國科學技術館聯合百度開發的"科技館智能體"。它不僅可以在中國科學技術館為觀眾提供咨詢、導覽服務,還能隨時為身處各地的青少年解答科學問題。
11月12日,在百度世界 2024現場,中國科學技術館與百度達成戰略合作,并聯合發布"科技館智能體"。雙方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為科普教育注入新活力,賦能科技館數字化建設,為更多熱愛科技的觀眾提供科普知識。
科普教育是啟迪智慧、培養未來科技人才的關鍵一環,重要性不言而喻。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國家科普能力建設正在提速。近日,科學技術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來首次提請修訂,筑牢大國科普基石。
科技館是提供公共科普服務,展示科技、文化和社會發展形象的公益性基礎設施,對于普及科學技術知識、激發公眾科學興趣、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意義重大。尤其是青少年兒童正處在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的探索階段,科技場館為其打開了探索奇妙世界的大門,提供了身臨其境的體驗感。中國科學技術館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每年有約500萬人次觀眾在這里感受科技的魅力,是全國服務觀眾最多的場館之一。
"科技館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大學校",中國科學技術館館長郭哲一直在思考如何打破科技類博物館有形的圍墻,讓更多孩子接觸科學,充滿好奇的提問不應該只在中國科學技術館里響起。
人工智能技術正在為各行各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它打破了信息與資源的壁壘,使得知識、服務能夠更加公平地分布于社會的各個層面。科技館需要不斷創新科普工作形式,智能體在科普場景的應用便是中國科學技術館給出的答案之一。
11月12日,中國科學技術館館長郭哲與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共同發布"科技館智能體",豐富科普教育服務方式,助力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科技館智能體"將中國科學技術館豐富的科普知識數據和大模型技術優勢相結合,不僅能為科技館內的觀眾提供基礎信息、導覽等服務,還能隨時為身處各地的青少年解答科學問題。
郭哲館長表示,智能體在科普場景的應用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它不僅打破了傳統科普單向輸出的形式,使得科普互動更加生動有趣,更跨越了地域限制,讓每個孩子都成為主動求知者,輕松便捷地觸達高質量的科普資源,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王海峰表示,在教育科普領域,大模型進一步打破了信息壁壘,為科學知識的普及提供技術支撐,助力科教興國。"科技館智能體"豐富了科教形式,吸引孩子們了解和學習科學知識,讓知識及科普服務觸手可及。
用AI在孩子心中播下科普的種子,讓AI回答每一份好奇。中國科學技術館利用大模型智能體技術,在科普領域實現了創新突破。未來,中國科學技術館將繼續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內的更多先進科技在科普教育、博物展覽等領域的應用,促進科學技術普及,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推動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