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20日,五星紅旗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在澳門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宣告成立,游子歸鄉,飽經滄桑的澳門由此邁入新的紀元。25年來,澳門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不斷書寫與祖國共進、與時代同行的精彩篇章。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港澳研究所副所長李環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回歸以來,澳門長期處于穩定發展的態勢,如今的澳門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民生改善,是“一國兩制”實踐的成功典范,也為豐富“一國兩制”理論體系作出貢獻。
澳門成就映出“一國兩制”別樣紅
回歸祖國25年來,澳門的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澳門本地生產總值(GDP)由1999年的519億澳門元增至2019年的4445億澳門元,保持年均11%的增長率。2023年,澳門GDP增長率達80.5%,人均GDP位列全球第五。1999年至2023年,澳門人均GDP由12萬澳門元增至55.9萬澳門元。“澳門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在發達經濟體里也是非常少見的。”李環說。
前澳葡政府成員喬治·蘭赫爾12月10日在葡萄牙《每日新聞》網站發表文章指出,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后的最初幾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開始轉變經濟結構,大力投資旅游業,使澳門成為“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之一;與此同時,內地快速而驚人的經濟增長也促進了澳門的經濟發展。如今,澳門的影響力擴大了很多,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
2023年11月1日,澳門特區政府公布《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這是澳門首個全面系統的產業發展規劃,提出“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1”是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游休閑業,“4”是持續推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發展產業,為澳門未來的經濟發展明確方向、清晰路徑。
澳門特別行政區候任行政長官岑浩輝曾表示,經濟適度多元不是一個澳門要研究的課題,而是一個“必答題”。這不單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一步,也是澳門發展的機遇。
“適度多元化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多元化,而是在博彩業之外,通過逐步提升四大產業的比重,提升澳門經濟發展動能,進而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李環指出,對澳門而言,“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保障了澳門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對“一國兩制”的實踐大有裨益。
大灣區建設持續激活新動能
“如果說25年前的回歸是中國中央政府維護主權和領土、為澳門掀開嶄新光輝一頁的話,那么如今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則是中國中央政府為澳門開辟新發展機遇、提供全新社會發展路徑作出的最具遠見卓識的戰略部署。”阿塞拜疆圖蘭通訊社社長梅赫曼·阿利耶夫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戰略舉措將為澳門未來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繁榮提供巨大機遇,同時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建設成果也將積極融入中國更廣泛的經濟發展戰略之中。
高鐵14分鐘跨越深港、橫琴口岸最快20秒通關、經濟總量超過14萬億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5年多來,一個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在南海之濱拔節生長。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自2021年9月印發以來,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首個綜合民生項目“澳門新街坊”落地,輕軌橫琴線正式通車運行,橫琴與澳門“雙向奔赴”一體化發展,持續為澳門發展激活新動能、拓展新空間。
“橫琴成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支點。”李環指出,在橫琴的發展以及琴澳一體化進程中,中央政府給予澳門大力支持,例如為澳門明確了85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制等,促進了琴澳在新興產業方面的共同發展、兩地青年交流、交通往來等,推動了琴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
柬埔寨金邊皇家大學國際問題和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通孟戴維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回歸中國后,澳門在“一國兩制”下蓬勃發展,實現了令人矚目的經濟增長、社會穩定和文化保護。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為澳門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使其經濟不再局限于博彩業。通過專注于旅游、科技和金融等領域的發展,澳門可以加強其在本地區的地位。同時,大灣區建設也加強了連通性,使澳門能為本地區的全球競爭力作出貢獻。有了這些基礎,澳門就有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進而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區域中心。
澳門的全球“朋友圈”越來越大
“創意城市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最佳亞洲會議城市”“最佳會議商務城市”……回歸祖國25年來,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澳門積極開展對外交往合作,全球“朋友圈”越來越大,國際大都市的“金名片”越擦越亮。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2月18日介紹,25年來,澳門參與國際組織和機構的數量增加到190多個,獲得147個國家和地區免簽或落地簽待遇,適用于澳門的多邊條約多達750余項,與外國簽署的各類協定接近60項。澳門已經與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固的經貿文化聯系,友好城市增加到13個。2023年,澳門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額達到近300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史紀錄。
葡萄牙國家通訊社盧薩社12月15日報道稱,商業領袖們表示,澳門與橫琴以及華南地區的日益融合,為葡語國家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大好機會”。葡萄牙《每日新聞》網站12月17日報道稱,澳門回歸后,中方創立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合作潛力巨大。
“盡管我國與巴西等葡語國家的雙邊貿易已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澳門仍可以發揮獨特的作用。”李環表示,澳門與葡萄牙等葡語國家的歷史聯系,令其在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優勢。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網站早前發布題為《澳門能否成為西方大學與中國之間的“新橋梁”》的文章,指出在過去的數百年間,澳門都是一個重要的貿易站,也是西方人進入中國的關鍵通道。如今在科技創新、人才交流等方面,澳門或許能夠以一種不同的方式,成為一座連接東西方的新橋梁,以客觀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國的真正成就。
“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的澳門,已經成為中國在世界上的又一張‘金名片’,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愿意前往澳門參觀旅游,一睹其風采。”黑龍江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來自俄羅斯的塔季揚娜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回歸中國25年來,澳門交出了一份驕人的發展“成績單”,向世界展現了“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華彩篇章。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戴瑤 駐俄羅斯記者 趙祺 駐柬埔寨記者 王巖 駐南高加索記者 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