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于9月8日至11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當前歐洲正面臨烏俄沖突和巴以沖突升級的雙重危機,歐盟內部關于對華政策的討論也進入關鍵階段。即將上任的新一屆歐盟領導層應管控內部分歧,維護戰略自主,同時重新審視對華政策,重視中國在推動世界和平方面的巨大作用,推動與中國的全面對話,促進中歐關系行穩致遠。
兩場發生在歐洲“家門口”的危機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俄烏戰事陷入膠著自不必說,再往南不遠,巴以沖突已經波及東地中海和波斯灣沿岸,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最近的訪問既沒有達成停火協議,也沒有取得明顯成果。這兩大危機有可能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引發地區對抗,甚至在最壞的情況下,可能觸發世界“末日決戰”。
荒謬的是,北約將中國描述為俄烏沖突的“決定性推動者”,這種說法簡直匪夷所思,必須予以澄清。事實是,自2022年2月俄烏開戰以來,盡管眾所周知俄羅斯受到一眾西方國家的制裁,但一些西方企業仍在繼續同俄羅斯做生意,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直接或間接地與俄羅斯保持著經濟利益往來。與西方關系密切的印度也從俄羅斯購買了大量天然氣,占該國總需求的50%以上,這種“多方結盟”的外交政策并未受到批評。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最新報告,印度在2019年至2023年期間新采購的武器中,有34%是從俄羅斯進口的。
今年7月,印度總理莫迪訪問莫斯科,會見了俄羅斯總統普京。那幾天,西方國家的“擔憂”和指責聲音明顯減少了;到了8月底莫迪訪問基輔時,這樣的聲音直接消失了。
同樣,巴西、阿聯酋、印尼等其他多個“全球南方”國家也在繼續同俄羅斯進行著關鍵原材料貿易,但西方國家似乎對他們“寬容”得多,批評只是“點到為止”。此外,眾所周知,由于全球貿易結構的固有特性,許多中間產品和高科技產品的零部件是在多個原產國生產,然后被整合到最終產品中的。
當前全球和地區沖突正在重塑地緣政治格局,為了應對這一形勢,歐盟正在就對華政策進行重大討論。到明年1月初,它恐怕又不得不做出調整,以應對新的情況——因為那時,新一屆美國政府就上臺了。
但現實主義和實用主義之風正在刮起。烏克蘭危機爆發兩年多后,烏克蘭與中國進行了一系列外交往來。7月24日,時任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在廣州會見了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庫列巴是在這段時間訪華的最高級別烏克蘭官員,他的訪問是對中國作為一個重要的潛在斡旋者的認可。
今年2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明確表示,“中國不是烏克蘭危機的制造者”,強調“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應該得到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應該得到遵守,各國的合理安全關切應該得到重視”。
在明年1月美國新政府上臺之前,歐洲理事會、歐盟委員會等重要歐洲機構也將換屆。歐盟迎來新的“掌舵人”將提供一個機會之窗——盡管這個機會很復雜。
歐洲理事會候任主席安東尼奧·科斯塔具有印度裔背景,這可能有助于形成一種更微妙、更少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觀和行動。2018年,葡萄牙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當時科斯塔是葡萄牙總理。現在,科斯塔將代表歐盟領導國際協議的締結。
對于新一屆歐盟領導人來說,改變對中國在這場全球最突出危機中的描述是明智的選擇。承認中國是一個潛在的和平促進者,不僅更加符合事實,也對緩和局勢更有幫助,尤其是中國已經通過在調解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間恢復外交關系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證明了它在這方面的能力。中國也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30多年來唯一沒有在境外采取任何軍事行動的國家。
在當前這個關鍵時刻,有必要全面地剖析歐盟政策的演變及其對歐中關系的影響。
過去幾個月來,盡管歐盟在電動汽車、乳制品等行業采取了一些保護主義措施,但歐中關系在促進和平與穩定方面仍繼續展現出了可觀的發展前景。顯然,歐盟對華政策不可避免地要做出調整,但具體如何調整目前尚不明朗。在新冠疫情期間,歐盟也曾展現出團結,但在過去兩年中,歐盟內部又出現了一些分裂跡象。
在歐中關系問題上,歐盟內部存在不同聲音,這很正常,但如果聲音過度分散就是個問題了。現在歐洲應從整體出發,目標一致,強調更加統一和戰略自主的歐洲立場。2020年12月30日,歐中全面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隨著新一屆歐洲領導班子上任,我們應重拾歐中全面投資協定談判精神,重啟歐中對話。我們不應忘記,該協定曾受到熱烈歡迎,被視為歐洲戰略自主的重要體現,為近年來經常提倡的公平競爭環境提供了樣板。而且人們普遍認為,歐盟作為一個整體與中國簽訂一項聯合投資協議,好過歐盟27個成員國分別與中國簽訂雙邊協議。然而不幸的是,歐中全面投資協定在談判完成僅三個月后,就因為跟貿易和投資無關的問題,被歐盟單方面凍結了。
歐洲政策中心于今年6月出版了題為《中歐關系處于十字路口·第三卷:不尋常的商業》的報告,歐盟駐華大使豪爾赫·托萊多為報告撰寫了前言。讀過這份報告后給人的印象是,歐中關系盡管前路崎嶇,但大門仍然敞開,雙方就廣泛的問題進行持續對話仍然是可能的。
去年1月,曾三次擔任西班牙駐華大使的歐亨尼奧·布雷戈拉特在《今日中國》雜志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三角中的三人》的文章。他指出,歐洲主張“戰略自主”,而這一概念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緩沖的力量”——這種能力已經在應對美國力主對華“脫鉤”的過程中發揮了很大作用。這篇文章有理有據,很有洞察力和說服力。現在是再向前邁出一步的時候了,因為分歧可以在談判桌上得到解決,也許可以用更直接的語言,旨在使雙方的前景和成果最大化,同時避免陷入制裁和反制裁的循環。
明年,西班牙和中國將共同慶祝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建立20周年。西班牙作為歐洲最古老的民族國家之一,在沖突和化解沖突、談判藝術以及限制權力方面有著豐富的歷史經驗,可以攜手其他歐洲伙伴,為歐中關系作出獨特的貢獻。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Pivotal moment"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欒瑞英
編輯:張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