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當地時間29日公布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結果。在其持續訴諸保護主義的背景下,本次歐盟27個成員國最終通過了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決定,加征關稅的幅度最高達到35.3%,于10月30日開始實施。歐盟方面聲稱,其調查結果表明中國政府的不公平補貼令歐洲汽車制造商的利益受損。
根據歐盟委員會的終裁結果,中國汽車制造商吉利將被額外加征18.8%的關稅,上汽集團則將被額外加征高達35.3%的關稅,且均是在目前已實施的10%關稅基礎上征收的。其他中國汽車制造商,以及在華生產汽車的大眾等西方企業,也將被征收20.7%的額外關稅,本次加征關稅期限為五年。
盡管歐盟為其保護主義行徑辯護,將自己針對中國汽車制造商的做法粉飾為“公平市場做法”,稱其旨在“維護歐洲的工業基礎”。但無論其如何辯護、粉飾,也改變不了所謂的“反補貼調查”已經違背世貿組織原則的事實。不僅如此,歐盟征收額外關稅的舉動,還將不可避免地擾亂全球汽車制造供應鏈的穩定,并損害歐洲消費者的利益。
中國產的電動汽車以先進的電池技術與節能效率著稱,在歐洲的綠色轉型變革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對中國產電動汽車設限將損害中國企業投資歐洲的信心,并嚴重拖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這一保護主義決定,在歐盟內部也引來了強烈反對,包括歐盟成員國中最大經濟體德國在內的5個國家,對此都投出了反對票,另外有12個成員國棄權。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希爾德加德·穆勒對此發表聲明稱,歐盟對自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是“全球自由貿易的倒退”,稱這將對歐洲的繁榮、就業以及經濟增長都帶來負面影響。
中國始終致力于通過對話磋商解決與歐盟的貿易爭端。目前歐盟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自今年6月底以來,圍繞對歐電動汽車出口問題,中國已經同歐盟方面進行了十余輪磋商,希望避免貿易摩擦升級,導致最終釀成“雙輸”的局面。一些中國汽車制造商也提出了限量銷售、提高價格等方案,試圖避免被加征關稅。
中國方面為確保中歐貿易關系維持在正常軌道之上、確保中歐貿易關系健康穩定發展,付出了種種努力,鑒于此,歐盟無視中方努力,堅持其不合理、保護主義做法的決定,可以說是極為令人失望。
就歐盟公布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結果,中國商務部也明確回應稱,中方對裁決結果不認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提出訴訟。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將繼續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中歐之間的“貿易戰”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目前,就雙方而言最好的選擇,就是在關稅實施后繼續談判,尋找關稅替代方案。歐盟長期以來一直是自由市場與全球化的支持者,如今更應該行使戰略自主權,維持與中國之間的互惠互利貿易關系,而不是選擇“自降身份”、淪為美國的一枚棋子,以犧牲自身的經濟利益為代價,在美國策劃的對華“經濟冷戰”中奔走效力。
鑒于歐盟方面已表示將繼續與中方就價格承諾進行磋商,且目前雙方技術團隊正在進行新一階段磋商,因此,希望歐方能夠以建設性態度繼續與中方合作推進,盡快達成務實、平衡、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10月31日社論
原標題:EU taking wrong path of protectionism by imposing hefty tariffs on Chinese EVs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中國日報中文網
編譯:涂恬 編輯:李海鵬